欢迎来到中鉴网官方网站!

行业信息

中国倡议构建“一带一路”公共卫生合作网络

发表时间:2017/8/21 14:46:15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浏览量:912

疫苗安全关乎每一个儿童和家庭。在8月18日至19日举行的“健康丝绸之路”高级别研讨会期间的“疫苗和疫苗安全”论坛上,据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介绍,中国已有12种疫苗纳入到国家免疫项目,由政府免费提供。目前,免疫服务已普及到所有儿童,避免了数以亿计的儿童发病、死亡、残疾,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多种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将近10年已经没有白喉传染的报告。


论坛主席、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说,2014年非洲西部发生比较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后,各国对公共卫生提升了敏感程度。中国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公共卫生合作网络,希望各国建立防控、应对、监测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领域的协调和合作机制。

其中以中国做的乙肝疫苗为例。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约有2.57亿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国能占到三分之一以上。2015年,乙肝疫苗导致88万人死亡,大多数死于并发症。而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好的办法,乙肝疫苗对预防感染及乙肝导致的慢性疾病和肝癌效果达95%。梁晓峰介绍,近年来中国接种率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乙型肝炎通过接种疫苗,使新生儿的携带率大幅下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6年至2021年病毒性肝炎解决策略,2030年要消除肝炎。为此,中国政府倡议建立公共卫生合作网络,不仅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中国疾控中心愿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净思说,从2003年SARS流行开始,全球公共安全卫生问题接连不断。之后甲流、禽流感疫情,加上后面的西非埃博拉疫情等接连不断,所以呈现了在公共卫生方面全球加速趋势。针对这些问题,公共卫生疫苗研发成为控制疫情的有效手段。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交往规模和交往平地不断扩大,不能够排除传染病跨境、跨国传播,甚至大面积爆发流行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建立传染病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协同、协调、联合各国相关技术力量和资源进行应对。处置、提升共同应对重大传染病,公共卫生问题的防控能力。

Lawrence Rodewald是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疫苗项目负责人,他说,世卫组织明确每个孩子必须接种10种疫苗。疫苗帮助健康的孩子避免染病。世卫组织已意识到疫苗和生物产品是非常特殊的,所以成立机构,通过强制性规定来制定和宣传国际性标准,特别涉及到食物、生物、药品、产品等。

据他介绍,目前全球免疫项目运行正常,每年避免200至300万人死于白喉、破伤风等。世卫组织在脊灰、麻疹上面取得了很多进展,WHO推出了全球疫苗行动计划,主要的目标是让合适生产和制造疫苗的企业,能够进一步增大供给,减少150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