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鉴简介
中国文件检验鉴定网(简称中鉴网)是由浙江省汉博鉴定科学技术研究院与中国文件检验鉴定技术专家委员会联合共建的;目的在于,为了文件检验事业的蓬勃发展,建立一个国内乃至国际的沟通、交流平台,让全世界最前端的思想在此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浙江省汉博鉴定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是利用自然科学专业技能和社会科学专业技能的人才资源,组织广大专业人员积极参与,自愿举办的民办非企业机构;是以开展研究鉴定科学技术,培养鉴定高端人才,履行鉴定技术行业咨询,提供行业科学技术信息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文件检验技术系由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文件检验专业方向组成。文件检验技术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技术成果,研究文件的形成与变化、利用文件进行违法犯罪的规律和特点,为确定文件与案件事实、与当事人或嫌疑人关系的技术侦查和司法鉴定手段的一门技术学科。文件检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掌握警务实战技能,具有严明的纪律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掌握文件鉴定技术专业及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公安司法部门从事文件鉴定技术专业(或相关专业)工作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
文件检验技术系的前身是公安部民警干校刑事技术教研室的文检教研组。1981年学院成立后归属四系(文照系),正式确定为本科专业。历经专业合并与调整,学院于2005年3月将刑技系文件检验专业方向确定为独立教学系部,下设笔迹检验言语识别教研室,印刷污损文件检验教研室和系属实验室。2010年更名为文件检验技术系。198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截至2015年底,共培养文件检验专业(方向)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3000余人,专业证书班学员近3000名,文件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40人。
文件检验技术系现有教职工1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5人。专任教师中,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入选公安部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库2人,1人被评为学院学术带头人,3人被学院评为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被评为沈阳市三八红旗手。
文件检验技术系主要承担文件检验专业方向本科生、二学位生、专业证书班以及文件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开设的本科生课程主要有:文件检验学导论、笔迹检验、言语识别与鉴定、污损文件检验、印刷文件检验、文件制成时间检验、文件检验综合训练等;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主要有:物证技术学、印刷文件检验关键技术、言语鉴定技术等。此外,还承担其他专业本科生文件检验学、刑事科学技术(文件检验部分)的教学任务。
文件检验技术系实验设备完善,建有11个实验室,使用面积710平方米,配有显微分光光度计、MST一2型高级三维光谱成像文件检验分析系统、VSC一6000型文件检验仪、文痕红紫外鉴别仪、多功能文件检验仪、CAMAG TLC SCANNER 3型薄层色谱扫描仪、ESDA2型静电压痕显现仪、ZEISS三维立体显微镜、WILD实体显微镜、OLYMPUS显微镜、HAMAMATSU紫外摄像仪、KeyModel4500语音计算机工作站等10余种20余台件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700余万元。
多年来,文件检验技术系坚持教学、科研和办案三结合的办学模式,取得丰硕成果。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印刷文件检验》课程2005年获学院和辽宁省精品课,2006年获公安部精品课,2007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笔迹检验》课程2006年获得学院精品课和辽宁省精品课,2008年获国家级精品课,《污损文件检验》2007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笔迹检验》教材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二等奖,《印刷文件检验》教材2007年、2008年分别被评为辽宁省精品教材和公安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已出版两部国家“十五”规划教材,两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文件检验技术系实验室2008年被评为公安部首批重点实验室。所在专业于2006年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文件检验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级教学团队。2009年“《印刷文件检验》课程标准化教学模式的建立”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文件检验课程动态教学模式创建” 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近年来,全系教师共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院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多部。其中,一项课题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文件检验技术系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展办案业务,积极为社会服务,每年承办全国各地有关部门送检的各类疑难文件检验案件100余件。
文件检验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8月,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文件检验鉴定实验室被公安部确定为首批部级重点实验室。这是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院文件检验鉴定研究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文件检验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是服务于公、检、法等执法部门司法实践的专业实验室,以文件物证的检验鉴定为主要研究方向,针对文件检验鉴定工作中的难题和关键技术开展综合性研究。近年来实验室在圆珠笔书写时间的鉴别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验室在检验鉴定文件物证,揭露违法犯罪事实,证实涉案人员、事物和案件之间的客观联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2人,其中有贾玉文、王景翰、张振宇、王相臣、暴仁、史晓凡等全国知名的专家、教授。实验室拥有设备完善的理化检验实验室和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实验室使用面积1000平方米。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毛细管电泳仪、薄层扫描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差热分析仪、文件检验仪、多光谱扫描成像系统、三维立体显微镜共17种36台(件)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1350余万元。
实验室曾先后承担国家、公安部科研项目20多项,已完成并通过部级鉴定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公安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四等奖2项。近几年有关研究人员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百余篇。承办可疑文件检验的案件500余件,为基层公安机关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获得办案单位的高度评价。1999年丹东市“永立集团”伪造合同案,涉案金额达1.4亿,实验室运用圆珠笔书写时间鉴定技术为侦查破案提供了有力证据,为国家挽回重大经济损失,有力的打击了经济犯罪。
随着文件检验鉴定重点实验室被确定为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在公安部党委的关怀下,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实验室全体人员将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求实创新,努力把该实验室建成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并为全国公、检、法、司机关侦破和审理涉及文件物证检验鉴定的案件提供技术支持。
2015年11月,中国文件检验鉴定技术专家委员会在沈阳宣告成立。该委员会由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原院长、现任刑科协文件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文件检验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世全教授任主任,由来自公安、检察、司法领域的文件检验鉴定工作的负责人任副主任。第一届文件检验鉴定技术专家委员会共有14名专家组成,分别是公安、检察、司法、高等院校和社会鉴定机构领域内的资深专家。
该委员会的职责旨在积极进行文件检验鉴定工作的调查研究,推动文件检验鉴定技术方面的国际交流,开展文件检验鉴定新技术的评价、推广和培训,参与文件检验鉴定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此外,该委员会还将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助司法部门对涉及到文件检验鉴定专业的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提供技术性咨询。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司法机关、鉴定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或个人委托,专委会提供鉴定(或技术)咨询:
1.重大或疑难鉴定事项。
2.多次鉴定后仍有争议的鉴定事项。
3.需要对其科学性和适用性进行学术评价的相关鉴定技术方法。
4.具体鉴定过程中,各方对其原理、适用对象及适用条件等存在质疑的技术方法。
专委会受理鉴定(或技术)咨询,应按以下程序办理:
1.查验鉴定(或技术)咨询委托书。
2.听取鉴定(或技术)咨询要求。
3.明确鉴定(或技术)咨询事项。
4.核对鉴定(或技术)咨询材料。对于鉴定咨询,还要核对历次鉴定文书及鉴定材料、有关调查笔录等。确需补充有关材料的,可要求委托机关予以补充。
5.经审核,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专委会不予受理委托:
1.委托主体不符合规定的。
2.鉴定咨询材料不具备条件的。
3.鉴定(或技术)咨询超出专委会鉴定(或技术)咨询范围的。
4.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

第一届文件检验鉴定技术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任委员:王世全
副主任委员:郝红光、周颂东、杨旭、王相臣
委员:胡祖平、方邡、刘存孝、刘成伟、许陆、刘建伟、张振宇、易旻、高永伦
